Thursday, September 24, 2009

正面的故事

早前曾寫過兩個賭場的真實故事,其一是母親將兒子留在賭場外的商場,獨自進場耍樂,沒有照顧兒子。其二是父親將子女購買新課本的金錢博彩,悉數輸去後無錢購買,致子女在開學時沒有課本,要在學校內籌集二手書。

這都是反面的故事,反映社會上陰暗的一面。近日學校開課,充斥於報紙上的,竟是一些濫毒、模與及援交一類的新聞,再加上原有的紋身、戴耳環、吸煙、逃學等報導不絕於耳,令人產生負面的感覺。

上述情況,確實在我們身邊出現,但並不是全部,甚至不是大部份,或許是經過渲染,才是如此吧。今天我又給大家寫兩個正面的故事,也是有血有汗,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,值得各位的嘉許。

故事一:弟弟不是我的負累

學期開學了,我又可以看見學校的一對小兄弟,哥哥經綸是我班中二的學生,弟弟經緯就讀小學部,是小二學生,哥哥十三歲,弟弟比他小五年,是八歲,每天早上,哥哥都會帶同弟弟回校,本來這沒有甚麼特別,只是他的弟弟是一個智障兒,有輕度弱智。

這類小朋友,相等於教育分類中的「可教育」類別,約佔智力有問題人士的85%,他們在學齡前時,即零至五歲,有發展社交及溝通技巧能力。在成年期,他們一樣可學習到社交及職業技能,足以維持最低限度的自供自給生活,但遇上社會或經濟壓力時,則需要輔導和協助。

如輕度弱智人士,能在早期開始,給與適當的教育和訓練,則能成功地在社區獨立生活。說了這許多,旨在說明經緯是需要別人的特別照顧,而這個重擔,就落在經綸身上,由於我是他的班主任,故對他們的情況也加倍留意。

經綸說,他的父母皆要上班,無暇照顧弟弟,故這任務就得交到他的身上了。他是絕不以此為苦,反之是責無旁貸,一切以弟弟的安全作己任,因此之故,他的思想比一般同齡的孩子成熟,但因為時間及精神分散關係,學業成績並不理想。

經綸對我說,弟弟在學習方面有困難,他對抽像事物的認知和領悟力較低,學習較遲緩,很多別人看似簡單的工作,對弟弟來說,卻是很複雜的活動,因此需要較長的學習時間。他的學習能力特徵包括,學習持續性較低、精神不集中,難於持久專注做一件事情、容易分心等。

另外弟弟學習的動機,很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,較少自發性的學習,而且記憶力較差、需要重覆地提醒。還有對抽像觀念的領悟,理解力尤為薄弱,較難作出邏輯性的分析和思考,需較長時間適應和接受新事物和新環境,掌握事物或事件之間關係的能力較弱,加上模仿力較低,亦很難將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。

在與人溝通方面,弟弟因為認知能力低,理解和判斷力較差,很多時未能完全明白別人說話的含意,做成溝通的障礙。由於言語表達困難,造成情緒宣洩之障礙,對別人的批評會非常敏感,例如當別人以「傻仔」或「低能」來形容弟弟時,他會表現極不開心。

弟弟自我控制情緒能力較低,當遇到不快時,很可能會即時發洩情緒,而導致行為方面出現問題,例如大哭、擲東西或自言自語等。這一切哥哥經綸已是習以為常,他知道前路很長,亦會有很多波折,但他不會覺得這是負累,因為經緯是他的弟弟。

身在幸福的人,或許不知道別人的痛楚,甚至會訕笑別人。在我們的社會中,這情況雖然已有改善,但教育仍需要不斷灌輸,才能產生更大的力量。社會的原動力,便是在人際中互相關懷,互相扶持,而不是給予否視的眼光。

故事二:雨夜中送外賣的女孩
我是一名單身的英文老師,很少在家中煮食,平時都是出外進食居多,遇到惡劣的天氣,我多會選擇留在家中,打電話叫外賣吃,如此便可避免濕身之苦,上周一個雷電交加之夜,我便貪圖方便,致電附近的日本料理餐廳,訂下了我想要的食物,然後安坐家中,一面看書,一面靜待美食的到臨。

豈料不消一刻鐘,門鈴便響了。大門打開,我看見的是一個穿著雨衣,左手拿著頭盔,右手拿著外賣袋的女孩子,年齡大約十七、十八歲左右,眉目清秀,面孔及雨衣上,還沾上了水點,夾雜著一些汗水,顯然她是駕駛電單車送餐的,我忙不迭的打開門迎接她。

「沈老師,你的外賣送來了,多謝八十元正。」她這樣一說,我好生奇怪,為何她會這樣稱呼我。正常反應下,我細看她的面孔,我記起了,雖然女大十八變,但憑著輪廓,我還記得她是我班的學生婉盈,她的英文科成績蠻好的,而且是英詩朗頌比賽的學校代表。

「哦,盧婉盈,怎會竟然是你,外面這麼大雨,真辛苦了你。」六年前,她是我中一班的學生,印象中,性格單純,讀書很勤力,至於其他,我記得的不多了。

「要不要進來坐一會,歇一歇?」我問她。「不要了,謝謝老師,我只將電單車,隨便的停泊在樓下路邊,今晚天氣差,所以很多外賣訂單要送,不過,真的很高興再見到老師你。」

這時我的腦海中的唯一問題,是為甚麼她會以這個角式出現,於是我直接向她發問。她的答案是,今年剛考進了大學,家中的環境不好,需要她的幫助,於是兼職送外賣賺錢。聽過後,我只好叮囑她一切小心,若有英文不懂的話,可以隨時找我。

回想起我讀大學的時候,自己也有在一間連鎖快餐店擔任兼職,賺取學費,亦有很多同學,替別人補習、教琴,或者擔任電話接線生,甚至清潔賺錢,幫補家庭的支出,職業無分貴賤,自食其力,都是值得尊重的。

希望這兩個故事能夠成功打動你們的心,證明人類是有善良的一面,希望看到處於弱勢、被欺凌的人能夠成功,也證明了正面的故事也有市場。這是很值得傳媒人深思,當媒體變得愈來愈市場化,本來也不是甚麼問題,傳媒人不是要不食人間煙火,他們也要銷量,也要廣告。

但不知怎的,市場化後來變了負面化。負面的消息往往被誇大,媒體上盡是一些社會悲劇,民間怨氣。又或者打知情權的道德旗幟,任意踐踏個人私隱。又或者當人心虛怯時,落井下石,當人們悲觀時讓他們更沮喪。

我記得很久以前,聽過一個報紙主編說過,他們做的報紙,是要安心讓自己的孩子看的。這麼多年,他的孩子大概已經長大了,但希望他的尺度並沒有放鬆,亦希望其他的報紙能夠跟隨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