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March 21, 2010

因才施教的道理22/3

  上周《學習的測試》一文中,講述了一個「重複法」實驗,我將班中同學分為3個小組,以同一方法,教授他們同一個課題,然後給他們做同一份測驗卷。第一組同學,只聽課一次,這一次課堂,全班三組人一起聽課。下課之後,我將第二組及第三組同學留步,將同一課程,向他們複述一次。

  最後,我只將第三組同學留低,又一次向他們講授相同的課程,接着就是測試時間。因為篇幅所限,文中沒有向大家說明,我是如何為同學們分組,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,因為若分組不妥當,便會出現強者愈強的情況,一個資質好的同學,連聽3次同一內容的課堂後,測試的成績自然理想。

  同一道理,一個資質較差的同學,若被編入只聽課一次的第一組,測試的成績不好,會是意料中事,所以3組同學的編排,經過深思熟慮後,決定不採用隨機抽籤方式,而是以同學中期試的名次,分為三組,第一組是成績最好的,第二組中庸,而第三組則是較差。

  結果顯示,經過重複又重複後,第三組同學的成績,並不弱於第一組,只有個別同學例外,需要特別處理。這令我想起「鮑參翅肚」的故事,四者中的鮑、翅及肚,很多人都做得好成功,但惟獨是「海參」一項,很多人曾經做過,但失敗而回。

  朋友在家中請客,鮑參翅肚齊備,他們用鮑魚汁燜禿參,一共做了5條,有3條太腍了,整體效果不理想。早前遇上了一個烹飪高手,朋友便向他請教炆海參的秘訣,高手說:「海參的特性,每條軟、硬各異,所以浸、發時間都是不一樣的,你們以劃一時間來處理,便會形成有些剛剛好,有些已經太腍的情況出現。」

  這個炮製海參的故事,觸發了我對學生們因才施教的理念,就如學習測試的結果一般。每名學生資質特性都不同,不能以同樣的方式,對待每一個學生,那肯定是行不通的,必需因才施教,才是正確。有些學生性格外向,而另一些同學卻很內向,要細心一一了解。

  有些學生天性懶惰,所以要多加鞭策提醒才行;但有些同學很勤力,只要稍加稱讚及鼓勵他便可以了。現在做老師不易為,所以學生們必需更加努力,不應令老師太過操心。我投入教授英文科,其間亦不斷進修至今,一直非常熱愛這份工作,喜歡接觸不同的學生。

  在他們身上得到很多啟發,從而了解因才施教。了解學生的需要,配合他們,與學生一起進步,是我教學的宗旨。我喜歡看到他們從零開始,直至成功。喜歡看到他們努力克服困難的精神,這是我任教所得到最大的滿足感,亦是我享受教學的原因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