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星期,讀到同在本報撰寫這個專欄的沈美茵老師,說喜歡看我寫的東西,說實話,我當時的感覺是受寵若驚,因此想在這對沈老師說聲謝謝,感謝你對我的欣賞。
當初開始撰寫此欄時,曾經有很多憂慮。我本人在中三之前,在香港讀書,之後才到英國留學,也因為這樣,我可以用自己的經驗、朋友分享的故事和有關教育的新聞來作為題材。然而,我不希望讀者把我在這樣說的東西當「留學天書」來看待,我也害怕有一天會有讀者寫信來投訴,說到了外國留學後,發現那邊的生活和我說的貨不對辦。
其實,我想藉這個機會澄清一下,我在這專欄寫的,大部分都只是個人經驗之談,所探究的文化差別也只是個人意見,有心想到外國留學的朋友必須謹記,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我和你接受過的教育不同,價值觀、經驗、成長歷程也通通不一樣,我在英國留學得到的東西,和你會得到的會有差別;不要以為到外國讀書的,都會有一模一樣的經歷。
現今,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「留學經驗之談」,當中最暢銷的,是教人怎樣入名牌大學,但讀過那種書的人,又有多少人最後能入那些大學?到外國留學,不是一條1+1=2的方程式,有心到外國讀書,只懂背熟「別人」的經驗是沒有用的。
我不是說聽聽別人的分享有錯,只是我希望讀者以平常心去讀我的分享,然後以一個開放的態度接受命運為你安排,獨一無二的「留學經驗」。
另外,我也希望看我文章的讀者留意到,我常把握機會,以一些真人真事來指出在港澳讀書和外國讀書的差別,也會特別指出外國教育制度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。這個年代,愈來愈多學生年紀輕輕便跑到外國讀書,但究竟是想得到甚麼,卻完全沒有頭緒。
每當我看到這類浪費父母金錢、社會資源的學生,我便會感到悲哀,他們好像都沒有為意這世界上有多少人想去外國增廣見聞,卻因為種種因素而沒有同樣的機會。因此,我希望每個幸運的可以到外國留學的學生,能好好把握這個得來不易的機會,除了接受優良的教育外,也好好的思索一下,如何能把自己在外國的見聞帶回來,然後利用它們,在自己的祖國作一些貢獻, make a difference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