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外國人都有一個習慣,就是會隨身攜帶一本書,在有空時閱讀,因此在搭車乘船的時間,約會等候朋友的時間,甚至在排著隊,以至睡覺之前,都一書在手,如此才了可以充份利用時間,開卷有益,還可增進自己的知識。
更甚的分子,會在乘車途中,或者在如廁時一樣手不釋卷,這些對眼睛有損,或影響消化系統的勤力閱讀,我便不甚贊成了。他們還有一樣值得學習的地方,是不會在一家人或朋友喝茶或聚餐時,自顧自的埋頭閱讀,懂得尊重別人。
本地的學生很少能做到這樣,若有的話,更會被譏笑為蛀書蟲或書呆子,我當然不以為然。然則最流行的是甚麼,相信眾人都沒有異議,一定是打機一族了,不論何時何地,都可以看見青少年們一機在手,埋頭苦幹,旁若無人。我不反對學生打機,但不能沉迷,應適可而止。
外國的英文書,主要都是袋裝的,可以輕易攜帶,平裝版本的價錢也便宜。學生們的機款設計,大小剛好和袋裝書相若,且有上網連線設定,真是盡得輕便之真粹,不同的是,售價頗為高昂,動輒是四位數字。
最近看了一本書,書名是「親愛的安德烈」,作者是一對母子,內容是36篇家書,和普通家書不同的是,這不是母親寫給兒子,或兒子寫給母親的單向信,而是相向互動的,母親覺得漸漸不認識自己的兒子,因此想出了這個溝通的方法,文章在「南方周末」刊登。
母與子之間,一個是中年人,一個是年青人,年齡的差距,自然會產生思想上的分歧,就如在準備兩周一次的稿件上,母親會緊張隆而重之,一早安排,而兒子會輕鬆好整以暇,在死線來臨之前,才臨急就章,誰對誰錯,只視乎觀點與角度。
兒子說:「我發現,在香港,人們永遠在趕時間。很少看見三兩好友,坐在咖啡館,無所事事,就是為了聊天而來聊天,而這種生活情趣,在歐洲是很重要的。」澳門這個小鎮,以往也有濃烈的葡國色彩,現在也逐漸淡化了。
看畢了這本書,給我的最大啟發有二,其一是溝通的方法,必須是互相接受的,如此才會融洽和諧,其二是思想方面,無論求存或者同異,都應客觀冷靜,如此才可以維繫母子的感情,引證於學校的師生關係,也是如此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