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March 24, 2009

莫等閒

下學期開始了一段時間,很快便到復活節假期了,我在這裡以莫等閒三個字勉勵學生,要做得比上半年更好,更好的意思,是更努力學習,爭取更大進步。完整的句子應是莫等閒,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,出自岳飛的「滿江紅」,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這篇辭賦,但這一代的學生則未必接觸得到。

好逸惡勞實在是人之常情,成年人固然如此,學生方面也一樣,勤力的與懶惰者之比例,充其量各佔一半,而懂得自動自覺者,十中只佔其一。學生之中,懶惰者也可分為兩類,其一是身體懶惰,不願走動,要他們站立或步行,會覺得疲倦,最好是保持同一姿勢。

其二是腦袋懶惰,就是不願意思考,覺得思考是一件苦差,一旦要動腦筋,便會覺得頭痛。兩者惰性不同,前者是外在因素,與體力有關,後者是內在因素,不需要用體力,但要用腦力。當然亦有雙重懶惰的學生,既不肯用身,也不肯用腦。

雙懶者,一如水泡餅故事的主角,是一位出了名懶惰的小孩子,其母親在出門前,為他特別做了一個水泡餅,掛在他的頸上,以便他在肚餓時,可以隨時食用,但豈料這個懶孩子,竟連俯身吃餅也不願意,結果在母親回來時,已經餓死了。

這無疑是一個誇張了的故事,在我的學生當中,最懶惰的也只是欠交功課,或者不肯溫習,至於曠課者,數目真的是絕無僅有。行動上懶惰者少,但腦袋懶惰的學生,數目絕不在少,這可從他們的學習進度,以及學業成績反映出來。

我不喜歡不用腦的學生,但不會罵人沒有腦袋,更不會說學生無腦。沒有錯,有些學生智商高些,學習聰明一些,有些學生愚蠢一些,進度慢一些,這與先天有關。但我仍然相信,後天是可以補救的,一個優資若長期不用腦,最終會被平庸而勤於思考者追越,這正是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的例子。

思考是一種習慣,經常用腦者,腦筋會變得更為靈活,久而久之,已習慣了思考這個過程,不以為苦了。各種學科之中,需要用的腦力各有不同,但其中一科用腦筋最多者,必然是數學科,一步一步的運算,都要用上腦汁。

腦袋又有左右之分,左腦掌管文字、邏輯,右腦則掌管音樂、藝術,有些學生左腦用得多,形成左腦發達,有些則偏用右腦,現代教育鼓吹兩者平衡,但說易行難,又是那一句說話,應由養成習慣開始。腦袋是一部機器,越用越靈活,勤一定能夠補拙。

No comments: